专家魏盟代挂号挂号流程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重点科室】
“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医院现拥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组员单位(牵头单位瑞金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和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管理重点专科。组织工程学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口腔颌面外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口腔修复生物材料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和眼科学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修复重建外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眼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骨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九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血管病诊治中心、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单位。
【上海瑞金医院科研团队】瑞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现设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两个,38个教研室(组),承担临床医学5年制、8年一贯制、医学检验的教学任务,并接受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教学任务,是上海市教委授牌的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瑞金医院也是上海市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住院医师约250人。同时,瑞金医院外科培训基地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上海中山医院设备】
医院拥有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建设并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自主打造“数字化医院”,是上海市首家通过HIMSS EMRAM(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模型)6级认医院。
积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0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2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简介】
全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九院是经上海市卫生局核准登记的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医院承担本市部分基本医疗,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点医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定点医院。
【上海中山医院科研成果】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4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3个。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68项,教育部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218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SCI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2017年共发表SCI论文602篇,总计影响因子3398.0097分。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5项,其中一等奖16项。自2009年以来,申请专利473项,授权专利286项,专利授权8项。每年承担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百项。
去年,家住静安区的陈阿姨做了心脏支架手术,需要长期服用固定物,每个月,她都要跑一趟医院开方,路上一来一回一个多小时,加待就诊的时间,让原本心脏就好的她,苦不堪言。她并不知道,如果用手机登录互联网医院,便可能省去舟车劳顿之苦。不少互联网医院都为复诊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复诊、在线开方、在线支付、配送到家”服务,足不出户,患者就能轻松和医生在线交流开方,并等待送到家。在线复诊是互联网医院早实现的“闭环就医服务”。以第十人民医院为例,自费及医保患者复诊前进入“品查询”,确认所需品库存充足后,就可进入预约挂号,并填写病情描述。预约就诊当日,患者在线挂号后,便可和医生进行在线问诊,确认医生在线开具的后,凭借本人的医保电子凭进行在线医保支付。,患者填写品领取方式,完善配送信息,就可等待品配送上门。问诊记录和在线都会保存在“复诊记录”内,方便回看。
值得期待的是,5G规模化建设后,这方面矛盾可能会有所缓解,如果医生的电脑可以直接通过5G无线方式上云,或者通过Pad远程到原医院看片,会方便很多。当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群体,还是老人。在多个医院,记者都遇到过求助的老人。“我女儿已经帮我网上预约过专家门诊了,我是来挂号的,这台机器能收现金吗?”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向者提问。“不好意思,不收现金,只能去人工窗口排队。”“我是大病患者,街道申请大病补助需要发票,但是配的发票需要等15分钟才能打出来,我刚做完手术,身体有些吃不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显得有些无奈。“我有随申码,可医院还要通信行程卡,我不知道怎么弄?”一位阿姨被某检查门诊的门卫拦了下来。不要让数字化把老人甩在时代的身后,无论是流程的设计,还是更加人性化的帮助,别忘了,他们才是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