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部医院李晓林主任床位提前马上接电话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积响应新时期医疗,以“健康中国,关切民生”为宗旨,成为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专科联盟单位,江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医教研合作医院,曾荣获上海市淋巴瘤与肺癌特专病建设单位,开展肿瘤MDT多学科联合会诊,提供专科医疗服务,为更多肿瘤患者解决看病难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批三级甲等医院。经过80年的发展,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建院至今,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高级700多人。
医院严格贯彻落实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一流党建工作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院现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80个、党员2000余人。2020年中山医院入选“复旦大学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创建单位。
医院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医院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1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方向)。1个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1个国家重点学科(呼吸)发展项目。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4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消化道肿瘤、心脏瓣膜病、重症肺炎和早期认知障碍疾病。
医院还有22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外科、心脏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肾内科、核医学科、中医急诊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康复科、麻醉科、内窥镜、生物医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临床学。3个上海市妇女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和产前诊断中心。3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和血液透析。
医院拥有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医院以规划引领、基础支撑、探索“三驾马车”驱动全院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自主研发HIS、EMR和RIS系统为核心,集成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个模块的一体化智能信息平台。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为牵引,支撑“医教研”,便捷服务“医患管”,智慧管理“人财物”,开创“互联网+医疗”的新业态与新模式。
医院积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2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6.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3.5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5个。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近百项,教育部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超过250人。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72项,其中一等奖19项。
自1987年起,医院申请专利近1000项,授权专利500余项。近10年来,我院转化的专利项目累计超过80项。2016年医院被评选为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
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设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在招硕士研究生导师15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4人,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0个。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成员、首个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在院培养各类学员3000余人,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班逾80期,接受进修和参观学员1000余名,是为国家孕育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
近十年来,主编各类教材30本;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荣获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医院连续32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国三甲医院、上海市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上海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单位、上海市者服务基地等重要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荣获公立医院“佳雇主”称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担负“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关爱、”的核心价值观,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而不懈努力奋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单位、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单位,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佳临床学科排行榜,我院儿科学均位居前列。
2017年1月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2017年12月,成为亚洲个通过第六版JCI标准复评审的学术型儿童医学中心。
2017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8年通过HIMSSEMRAM七级评审。
连续十一次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宗旨:一切为了孩子。
医院使命: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
医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洲。
医院愿景:亚洲一流的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学教育向全国辐射的中心;中外儿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医院院训:团结、奋进、严谨、。
医院理念:尊重、平等、热情、关爱。
医院经过68年的发展,学科综合实力领先,专科临床诊治特突出,目前共设50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一大批和省部级重点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临床护理。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
项目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项目管理办公室。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中心:儿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儿科、小儿外科。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新生儿。
上海市临床中心: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上海市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治中心。
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呼吸急救。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发展:小儿传染病。
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儿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新生儿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质控指导中心。
2017年,根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功能定位,设立6个以学科群为特征的临床中心:儿科疑难危重症、新生儿、出生缺陷、传染和免疫、血液和肿瘤、儿童保健和康复。
医院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科研实力雄厚,近10年来,承担730项科研课题,纵向经费4.3亿元。
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卫生部行业专项、国家“863”、“97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要项目。
近十年来,在Nature、TheLancet、Pediatrics、JournalofPediatrics和PediatricResearch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9项。
出版《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学》、《实用儿童保健学》、《实用新生儿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护理学》、《小儿病学》、《现代实用儿科学》等五十余部重要专著。
主办《中国儿科循杂志》进入国家核心期刊,主办PediatricMedicine学术期刊,并与美国儿科学会协作主办《Pediatrics中文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设在儿科医院,每年承担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以及预防、公共卫生等1000余名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实培养;拥有7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每年在读研究生200余名。
拥有国家儿科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3个上海市儿科亚专科和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国家新生儿和小儿麻醉专科基地,每年在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210余人。
每年培养长期进修学员350余名,短期进修学员400名,至今已经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1万余名。
每年举办60余期继续教育学班。
形成了“全链条式教育”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有机衔接和螺旋式能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获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建设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6家上的医学机构和国内78家省级单位建立密切协作关系。
每年接待外宾讲学、交流250余人次。
多次主办或承办大型儿科学术会议,包括儿童医院院长会、第43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6届儿科肾脏病大会、IMFAR亚太区孤独症、上海新生儿、儿科心血管研讨会、儿科肾脏病、亚洲新生儿医学研讨会、中国儿童重症医学、儿童炎症性肠病高峰、上海普拉德•威利综合征等等。
几十年来,儿科人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团结、奋进、严谨、”的院训勉励自己,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简介: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三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集体;2008年被国家、国家中医管理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管理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8.65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鲜明,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体检门诊等。年门急诊人次356余万,年出院患者5.4万余人次。科室设置,有临床科室43个,重点专科30个,医技科室6个,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专科13个;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42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5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技术研究工作。
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的继承、发展、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35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5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托管上海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2004年起与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开展名中医下社区、科研合作、适宜技术推广等帮建工作。
同时,作为上海中医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陈湘君、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吴银根、唐汉钧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总结学科建设成果,承担多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工作。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将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医院坚持“质量、病人、继承、追求”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的医院精神,向着“具有鲜明中医特、受人尊敬的品牌医院”的愿景,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上海全部医院李晓林主任床位提前马上接电话
就诊须知
上海市肺科医院微信公众号
我院实行门诊实名制全预约服务:须凭患者本人的身份号或护照号码方可预约挂号,确保信息无误,否则将无法挂号。
1.预约方式选择:“上海市肺科医院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400-820-3137(互联网总医院)、现场预约(自助机、服务台、诊间)。
2.挂号途径:①就诊当日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微信公众号”或各楼层的“自助挂号缴费机”上挂号(支持异地医保结算);②已预约的自费初诊患者及类型医保者请至人工“挂号收费窗口”挂号。
3.门诊报告查询:“上海市肺科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可查询各类门急诊检查检验报告。
4.关注停换诊信息:如有专家停换诊会及时短信通知,请在预约时务必留有效的手机号码。
6.黑名单管理:累计爽约3次及以上者将被列入黑名单,180天后自动解封。
上海市肺科医院门急诊办公室
跨区域就医挂号难点突破
异地患者挂号成功率不足本地居民1/3,主要受限于"就诊卡"属地化管理。国家医保平台已接入2000家三甲医院,但专家号跨省预约仍困难。长三角试点"号池共享",允许三省一市居民平等预约。某肿瘤医院开通"云候诊",异地患者在当地合作医院即可视频问诊专家,2023年服务超50万人次。最新电子健康卡跨省互认,减少重复建卡带来的时间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