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部医院张昀昀主任检查预约看病流程
上海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期间,派员任全国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专家组组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典型,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高考评等级,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2名,上海第3名。
医院名家荟萃: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赵东生、张镜人、谢桐教授等国内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如:例肝叶切除、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例针麻手术、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
学科人才实力雄厚:现拥有眼部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上海“振”项目3项;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麻醉质控中心等多个重点中心;形成了眼科、泌尿、骨科、消化、血液、普外、心血管、急诊与危重病、内分泌科、介入、呼吸、妇产、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临床学、检验、放射、超声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特学科。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荣获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省部级荣誉奖项。
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积开展、微创等特诊疗技术,挂牌成立“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配备沪上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Mazor机器人,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内高精尖手术。
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成立上海首家高标准临床研究院,打造联合体,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积开展医疗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细胞、微创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近几年,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飞猛进。发表一大批以Science、JAMA等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医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现有博导92名,硕导144名,博士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被评为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广泛深入:深度推进与松江、虹口、嘉定等区域医联体建设,构建紧密型“内环”医联体;牵头成立医院发展战略联盟,与地区医院合力打造“中环”医联体,助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集团、以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拓展“外环”医联体,加速构建“市一同心圆”发展模式。
管理体系科学: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结合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共享”的医院文化。获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多项国家、上海市荣誉奖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管理名片。
2021年,医院持续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将防控和医院发展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一公里”,以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主要的亮点工作有:
一是防控驰而不息。落实“五零四亮”的防控目标,常态化防控,无院内病例发生;圆满完成市里交给的核酸检测任务,深夜拉动60人核酸检测队伍,迅速集结完毕受到市卫健委和松江区政府高度评价。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年门急诊量453.82万,出院人次13.30万,住院手术人次8.33万,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5.56%、2.64%和7.90%。国考四级手术率上升至29.91%。国考微创手术率上升至19.56%。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至5.78天。耗占比49.56%,均次费用保持在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申康54个重点病种排名较2019年提升的病种达19个。技术大力开展。成功开展国内首例MO机器人辅助比基尼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国内首例三维重建下扩大袖式肺切除手术和上海市首例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等一系列技术。诊疗模式不断优化。持续推进5G支撑下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及总协调人制度,胸痛中心在市级医院胸痛中心名列前茅;消化系统肿瘤MDT中心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肿瘤MDT联盟授权认;肝脏外科获全国肝脏外科示范病房;急诊获批全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通道示范中心(全国仅10家)。医疗服务持续改善。构建“医·护·康·社·志”五方联动服务模式,医院被评为2021年度上海市十佳公益基地;互联网医院在申康10项监控数据中,9项列全市前5,在线咨询服务总量列市级医院;打造“互联网医院+养老机构”服务模式,获国家与上海市主要领导批示与肯定;医院受邀在申康作患者体验工作经验报告。
三是学科建设发展。成立骨科、普外、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和介入治疗5个临床医学中心。眼科STEM排名全国第5、复旦榜排名全国第7。泌尿外科作为上海牵头单位,申请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STEM排名升至全国第2。
四是人才项目喜高。首次入选国家优青计划1人,入选政府特贴专家3人、国家海外优青计划2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各类上海市人才计划23人次。
五是科研能力持续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4项;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
六是教育教学再获进展。住规培结业考首次通过率位列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首位;急诊、康复基地获评国家重点基地。
七是数字化转型积推进。完成“便捷就医”七大场景建设。预约已到5分钟;开创智能预问诊,预问诊数列上海市第三;搭建电子就医册,门诊使用率达70%;推进互联互通互认工作,互认率达98.21%;打造医疗付费一件事,日均便民5000人次。夯实信息保障,以行业名通过网络专项检查。
八是后勤基建进展喜人。开展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获2021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南部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完成后勤风险预判系统与风险知识库初期开发,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后勤组银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北部核素病房投入使用,眼科临床诊疗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获上海市第三届BIM技术应用大赛项目案例奖房建类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市结构。
九是运营管理持续加强。设置科研财务助理和临床专科运营助理;建立了单价200元以上医用耗材的UDI编码和扫码计费全覆盖;加强医保监管工作,医院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对标国考,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设计多项个性化绩效激励方案;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对医院社会捐赠、政府采购、三公经费、科研经费、基建修缮工程等开展审计。
十是合作交流谱写新篇。继续打造松江、虹口紧密型医联体;“市一嘉定”整合型健康共同体正式签约;实质性启动阶段与常州金坛区人民医院的紧密医联体合作项目;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上海市文联、上海海关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义诊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群众办实事之红老区行”系列活动,横跨650公里把帮扶带到基层医院。
十一是行风建设常抓不懈。将行风建设情况与个人晋升、评先评优等紧密结合。认真学贯彻《医疗机构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在院会及院长办公会上专题传达,并通过月度讲评会、BBS、分层次学平台、进科室宣讲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在全院开展学。
十二是职工实事件件落地。加大员工健康筛查力度,持续做好心脑血管、胃肠镜筛查、肺部CT等检查,并为40岁以上女性员工免费新增TCT和HPV检测;为全院女性员工提供优惠的医美服务;医院南北院区通勤早晚班车对本院员工免费,进一步增强全院上下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归属感。
上海全部医院张昀昀主任检查预约看病流程
介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核定床位1826张,实际开放床位1956张,临床医技科室46个。医院2017年门急诊量399.80万人次,出院病人10.52万人,各类手术11.68万人次。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
未来挂号服务的智能化趋势
5G消息推送实现从挂号到取药全流程指引。数字孪生技术模拟门诊人流,优化放号量(某试点医院候诊时间缩短25%)。声纹识别系统解决老年人操作难题,方言识别准确率95%。元宇宙门诊允许虚拟化身先体验就诊流程。AI预问诊生成结构化病历,医生阅读效率提升50%。2025年或将实现"症状输入→自动匹配最优科室医生→智能预约"的全自动化服务,挂号精准度再提升40%。
上海全部医院张昀昀主任检查预约看病流程
简介:
上海人民医院建于1864年3月1日,时称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全国当时规模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1877年更名为公济医院,1953年改名为上海市立人民医院,1981年成为上海市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992年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连续24年十二次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90年以来分别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医德建设活动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单位等。上海人民医院分设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和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占地294,775平方米,是目前市内占地面积大的医院。全院在编职工2771人,其中高级511人,硕士以上学历650人。核定床位数158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0余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8个。2011年门急诊317万人次,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手术病人5.47万余人次。上海人民医院,148年来,市一医院在国内、市内卫生系统中一直处于领先。医院名医荟萃,在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诸如专家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沈成武、尤彭熙、陈宏达、林元英、赵东生、夏理彬、薛兆圣、龚闽珠、张镜人、张友梅、丁果、颜和昌、蔡小荪、黄正、黄羡明、谢桐、胡远峰、黄硕麟、张皙、庄心良、唐孝达、肖明第教授等国内医学人才,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如例肝叶切除、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例针麻手术、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业绩,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上海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海人民医院开放30多年来,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先后获准建立了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和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上海人民医院是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上海人民医院还设立了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等19个研究机构。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市卫生示范中医科也设在上海人民医院。上海人民医院的医、教、研技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肾移植存活率接近欧美国家水平,“肾移植组织配型”达到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肝脏移植质量处于国内水平,其相关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泌尿外科创建铥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得到F1000点评的高度评价,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1月上海人民医院施行了亚洲首例胰岛细胞移植并获成功。2000年4月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为本市心脏移植存活时间长者。2009年成功救治了上海市首例甲型H1N1流重症病人,充分体现了上海医务人员的智慧和水平。此外,上海人民医院妇科肿瘤、咽喉及头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肺部的救治,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血液净化治疗,创伤及脊柱外科,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综合治疗以及肿瘤相关基础研究等均处于国内水平。上海人民医院近年来,市一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教育成效显著。现有博导45名,硕导85名,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2个,硕士点33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市部级科技奖30项,市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0项,其中课题126项,市部级课题133项。多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培养计划、上海市、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等。上海人民医院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项;获科技部“重大新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31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医学奖等7项奖项。医院获得各类渠道的科研项目219项,科研经费总计7051万元;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5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0篇。首次在《Nature Medicine》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上海人民医院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海纳百川,追求”的医院精神,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竭诚为国内外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为将医院建设成为现代化研究型医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