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部医院上海儿童医院床位安排加微信真实可信
一.预约方式
1.微信预约:
(1)“华东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可预约28天内的专家门诊、特约门诊(国定假日除外);
(2)“上海市级医院互联网总平台”微信公众号预约,可预约1个月内的号源;
2.电话预约:拨打上海医联021-96886或4008203137电话进行预约,按语音提示完成预约即可,预约受理时间为07:00-22:00;
3.APP预约:下载“上海市互联网总医院”APP进行预约,可预约28天内的专家门诊、特约门诊(国定假日除外);
4.现场预约:患者可至各楼层护士分诊台预约或在华东医院门诊“自助机服务”进行预约,其护士分诊台挂号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3:30-16:45, 周六8:00-11:30;
5.诊间预约:接诊医生可为患者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二.挂号小贴士
1.预约实行实名制,预约时需提供就诊者的有效身份件、手机号码等。预约成功后将有短信与患者确认预约信息。请确保手机号码正确,以便医生停诊时患者能及时收到通知;
2.因故不能按约就诊的患者,应在截止日期前取消预约,否则医院将按失约处理,累计2次失约后医院将不提供预约服务;
3.预约挂号截止时间:开诊前一天12:00;
4.在微信公众号预约的患者,如需取消预约请在就诊前一天18:00以前;而APP预约患者,如需取消预约请在就诊前一天11:30以前进行取消。
一、预约须知 1、预约时间范围 (1)您可预约1周内的专家号。节假日、调休日不安排预约号(含周六、周日夜门诊)。 (2)每日19点更新号源,每日下午15点停止次日号源的预约。 (3)每周五下午15点停止下周一号源的预约。 (4)节假日后天门诊号源于节前后一个工作日下午15点停止预约。 2、预约实名制 预约就诊采取实名制注册预约,请您如实提供患者的真实姓名、有效件号(身份、军官、护照、港澳通行、台胞)、性别、电话、手机号码。 3、预约取号 (1)预约成功后,请于就诊当日携带患者本人身份等有效件(北京医保患者带社保卡)、短信凭到门诊楼一层2至6号就诊窗口取号,同时验预约信息(核对与预约注册实名信息一致的本人有效件),如验不符则不能取号。 (2)取号时间:上午就诊患者9:00-11:00取号。下午就诊患者14:00-16:00取号。过时未取号者,预约作废。 (3)取号时现场支付医事服务费。 4、取消预约 由于预约号源有限,预约成功后请按时就诊。如不能按时就诊,请晚在就诊前一个工作日15:30前通过网站进行取消。就诊当日不得取消当日预约号,周五15:30后不能取消下周一的号。 5、爽约处理 (1)预约成功后患者未能按时就诊且未办理取消预约号,则视为爽约。 (2)一年内(自然年)累计爽约2次,取消本年度的预约就诊资格。 6、其它注意事项 (1)医院预约就诊有多种方法,请只采用一种方法预约,切勿重复预约。 (2)同一患者在同一就诊日多可预约3个不同科室的号源。 二、急诊就诊须知 1、急诊科24小时接诊,为内、外、骨、妇、儿科患者提供服务;传染、皮肤等部分科室不开放,只能提供基本的建议。 2、就诊时,请先挂号后再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严重者请直接到抢救室就诊,再补挂号;不明情况者请到护士站咨询。 3、患者应如实地将病史及疾病表现详细向医生描述,以免延误诊治;病情危重患者优先,值班医护士人员会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和诊治。 4、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患者就诊时请主动出示相关手册,由于您的失误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三、住院须知 1、病人住院应遵守住院规定,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安心修养。 2、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房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准把不带耳塞的收音机、录音机及其它贵重物品带进病房。 3、病人入院时,一般只准一人陪伴、重病人只准两个人陪伴,安排好病人后,应立即离开病区,不准停留、违者按规定罚款,遵医嘱需陪住者,由护士长发放陪住,如果家属不能来院陪住,则由病区安排护工陪住,病人和家属不得自己请职业陪住,陪住按规定收取陪住费,家属陪住要凭陪住出入,无陪住者一律不得在病房留宿。 4、住院期间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穿住院服,不能随便外出,违者按自动出院处理,未经医生批准外出发生意外,责任自负。保持床铺及床头柜的清洁,爱护公物,损坏东
挂号爽约的成因与防控
全国平均爽约率18%,造成年损失1500万个号源。大数据分析显示,忘记就诊(42%)、临时有事(33%)是主因。信用惩戒机制将3次爽约者列入黑名单(限制预约1-3个月)。智能提醒系统分三次推送(提前3天、1天、2小时),使爽约率降至9%。某医院实行"爽约号即时释放",通过APP抢号功能利用率达70%。建议设置日历提醒,若无法就诊应提前1天取消。
上海全部医院上海儿童医院床位安排加微信真实可信
一、预约挂号服务方式:
为方便患者预约挂号,建议患者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实行预约服务。以下预约方式不收取费用:
2. 现场预约:患者可以至医院门诊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各楼层护士吧台办理预约或自助机自助预约,亦可进行诊间预约。
二、预约挂号注意事项:
1.预约挂号采用实名制,预约者务必提供就诊者真实姓名、有效的联系电话、医疗卡号等个人资料,自费病人凭自费磁卡和身份预约。
2.预约时间:专家门诊、特需门诊、部分普通门诊为就诊日前的2-30个工作日。
3.现场预约登记成功后,请于就诊当天务必带好预约确认单、就诊卡(社保卡/医保卡/自费磁卡)来院挂号、候诊。预约成功后就诊当天患者可凭预约卡在门诊一楼自助服务机或至挂号窗口挂号。超过预约时间挂号系统将保留原预约号。
4.如出现不可避免的医生停诊情况给预约者造成不便,敬请谅解。相应预约渠道的工作人员会及时通知已预约的患者,请患者配合更改就诊日期或更换医生。
5.若不能按时来院就诊,请提前一个工作日15:00前通过原预约平台或致电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取消。若事先未按规定取消预约,一律视作违约,累计3次将被列入违约名单,在半年内将暂停预约挂号资格,但不影响正常挂号。
6.每张卡同一天同一科室只能预约1位专家。
7.本服务仅向公众提供便捷的预约方式,不患者约到指定的专家。
医院陪诊服务的收费标准会因地域、服务内容、服务时长以及陪诊人员的资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费模式和影响因素:
1. 收费模式
- 按小时收费:这是较为常见的收费模式,通常每小时的收费在50元至80元不等,具体价格会因城市和服务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按次收费:一些陪诊服务公司提供按次收费的模式,例如一次陪诊服务的收费在200元至500元之间,视服务内容和时间长短而定。
- 按天收费:对于需要全天陪同的服务,收费标准通常在300元至500元之间不等,根据服务的复杂程度和陪诊人员的经验水平有所调整。
- 套餐收费:一些服务机构提供套餐服务,包括一系列的陪诊项目,如挂号、取、检查等,价格可能在300元至600元不等,视具体套餐内容而定。
2. 影响收费的因素
- 地域差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收费标准通常较高,而二三线城市的收费则相对较低。
- 服务内容:陪诊服务包括挂号、排队、陪同检查、取、专家问诊、翻译服务等,不同服务内容的收费有所不同。
- 陪诊人员资质:有医学背景或护理经验的陪诊人员收费较高,而普通陪诊员的收费则较为低廉。
- 服务时长:服务时间越长,收费越高。部分机构提供半天或全天的陪诊服务,收费标准会相应调整。
- 需求:若患者有需求,如需要医学翻译、夜间陪诊、外地就医等,收费会相应增加。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
脱离传统职业的“新职人”有何之处?他们在新业态中有着怎样的经历与感受?记者寻访新兴职业从业者,直面挑战变化的新群体。
暖暖(化名)的一周,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段:周末,她是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经营者;而工作日,她穿梭于北京各大医院,在挂号处、诊室和房间奔走,是一名陪诊师。她为患者提供代排队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取检查报告等服务。
她坦言,44岁转行做陪诊师,一方面出于现实原因被迫转型,另一方面也是看中“陪伴经济”蓬勃发展。在北京,像她一样转行陪诊的人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这一职业尚未进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目录,相关行业标准也亟待明确。
入行陪诊师:
主动与被动
过完年,北京迎来返工潮,这也是北京的就医高峰期。
2月底的一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南大门外人潮熙攘,拎着X光片的、推着轮椅的、边走边打电话交流病情的,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相混杂。
下午2时30分,记者在这里见到暖暖时,已是她的“第二单”。当天一早,她就从家赶赴位于东城区的同仁医院陪诊,中午又坐地铁奔赴16公里外的北大第三医院代约问诊。
从去年底开始做陪诊师,初入行的她几乎每天都收到社交平台的私信,她的收费是半天300元,“我只在工作日陪诊,算下来,平均每天接到一单”。说着,她展示了今年一月的陪诊收入,共9600元。
而周末,她将精力转回主业——经营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目前招生近百人。
“中年创业”“80后独生女”“中年危机”,都是她在社交平台上给自己打的标签。她说,人生前二十年顺风顺水:从小无忧无虑长大,通过艺考从小城进入北京,毕业后扎根于此,工作几年后辞职创业,一帆风顺。
人过四十,生活像打了个急转弯,艺术培训生意每况愈下,父亲因病去世,与好友也产生了隔阂。“有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她说,重重的打击让她低沉了大半年。
“有天突然醒悟,觉得不能再这么消”,她想过开网约车,当快递员、闪送员,,凭借对就医流程的熟悉、对病患心理的洞察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她找到了新的起点——陪诊师。
“零门槛、高薪、时间自由”,和暖暖一样,不少遭遇职场变化的中年人将目光转向陪诊。
橙医健康的人事经理陈占广告诉记者,去年接触到很多会计行业的中年学员,“企业降薪,一个月开五六千块钱,还要坐班,他们就想,还不如去干陪诊。”
陈占广所在的企业,自称“民用医疗级陪诊员培训机构”,在全国拥有50余个点。这家企业面向公众招聘陪诊学员,一次收费2980元,包括线上理论课、线下4天培训课、15天的医院带教实。
“更欢迎中青年学员,性格沉稳、经历相对,体力也跟得上,同时还不能有较大的外貌缺陷,毕竟也是服务行业。”陈占广说。
处于职业瓶颈期的中年群体、“宝妈”、创业者,大致勾勒出学员的基本特征。
与遭遇“中年危机”的群体不同,26岁的河南新乡青年冯超毅曾在IT企业和口腔医院工作。上班近两年后,出来干陪诊。
“一方面是之前在医院工作,有帮助病人就诊的经历,感觉发展前景挺大;另一方面,做陪诊是在做自己的事,不像给别人打工,我不太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
收获自由以外,冯超毅也担忧着一些现实问题,“断缴社保一年多了,计划今年续上,还是想要有个保障。”
陪诊中的“忧与爱”:
“对幸福的理解悄然改变”
“医院社工、代排队的、升级版‘’……”作为新兴职业,大众对陪诊师还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刚辞职做陪诊时,除了家人,基本都不理解。他们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的,能不能到钱,多少觉得不太靠谱”,冯超毅说。
什么人会选择陪诊?陪诊教师房颖在授课时总结出三类,一是异地就医人群;二是人群,比如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的、孕期产检、“社恐”人群等;三是留守老人或“北漂”。
从医疗资源来说,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看病中心”,拥有三甲医院60余家,公立医院百强数量位居国内。
“异地就医的人多”,冯超毅回忆近一年来接到的单,很多都是来京看病的人。
小程序挂号、自助机取号、分诊处报到、自助打印检查报告……如今,医院设备越来越智能,却也让不会操作的老人犯难,甚至年轻人次去陌生医院,也会晕头转向。而熟悉流程的陪诊师能理清头绪,包揽费时费力的排队等工作,让患者安心看病。
陪诊师还能陪同患者进入诊室,帮患者描述病情、听取医生诊断建议,“好的陪诊师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桥梁,尤其代问诊,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房颖说。
子女找陪诊师陪父母就医的也不在少数,张阿姨便是其中一例。暖暖说,头一天,她会通过电话提前了解张阿姨的身体情况、既往病史、用禁忌等,第二天按约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取号、报到、预约检查、陪同检查、取……不到11点便顺利完成。
“我不光是跑腿的,还是病人的心理支柱。”当她把张阿姨送上出租车时,老人握住她的手说,“有了你,看病没那么可怕了,也没那么孤独了”。
“八零年代的独生子女,既要养家,又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找陪诊师成为他们的选择。”暖暖对此深有体会,“我是独生女,前几年我爸住院,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忙,那时就想能有个人帮忙该多好”。
与病人共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冯超毅陪诊过一位来京看病的癌症患者,五十多岁。诊室里,大夫说“没得治了”。出诊室后,患者边走边掉眼泪,冯超毅跟在后面,“心里很难受”。
陪诊师冯超毅代问诊后,与患者沟通情况并反馈医嘱。受访者供图
除了心理随客户的病情波动,累,也是冯超毅和暖暖共同的感受。
“做陪诊前,都是开车出行”,暖暖说,现在担心堵车、没车位,选择了更的公共交通。“每天忙完回到家,真是累得不想动。”
租住在北京近郊大兴区的冯超毅,去各大医院单程要一小时地铁起步,“每天微信步数高近三万步”,他感叹,体力不好真吃不消。
穿梭医院见人生百态,暖暖对幸福的理解也悄然改变,“做陪诊师前,眼中的幸福是经济富足、家庭和睦,现在觉得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就是大的幸福”。
陪诊师收入:
“没外面传得那么邪乎”
社交平台上,除了客户咨询业务,暖暖还会接到很多人的私信,询问陪诊师如何入行。“我建了交流群,现在一个群已满五百人,又开了二群,有一百多人。”
面对求教,她毫不保留,甚至在群里做了次免费分享课。她提醒,陪诊师不是很快达到高收入的职业,因为每单价钱是固定的,每天时间也是固定的,能算出来上限是多少。
暖暖说,有些人觉得陪诊工作自由,但顶着星星出发常有,愿意付出和能吃苦是根本。
“把利益看太重不适合做陪诊,有可能会跑偏,比如跟‘’去挣‘倒号’的快钱,这种是干不长也干不好的”,陈占广说遇到过一些培训后很快放弃的人,“因为前期挣钱比较慢”。
“陪诊师的薪资没外面传得那么邪乎,刚起步也就一个月四五千,平均月收入八千到一万五,成熟的能做到两三万。”陈占广说,学员经培训后参加,合格就可接单,半天288元,公司抽成30%,相当于每单到手201.6元。客单旺盛时,一天能接四五单。
陈占广说,他所在的公司已在北京办了25期培训班,培训了近千人,大概三百多名全职,兼职占大多数。
相对陪诊机构,暖暖和冯超毅属“个体户”,但也有相对稳定的小团队,五六人“抱团取暖”,互相交流经验,转让忙不过来的单。
陪诊师现状:
亟需规范化、标准化
在天眼查平台输入“陪诊”,显示1458家相关企业,其中北京113家。
由于尚未进入人社部的职业资格目录,目前行业标准亟待明确。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网络平台不乏关于陪诊师培训乱象的投诉。比如,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投诉者表示,在直播间下单陪诊培训课,对方4个月没收入会退费,但拒不退费。
还有人表示,交费2410元后,培训材料、发票没有,只提供软件上的自学课程,要求机构退款未果,发消息也不回。
“先培训后上岗”,基本是陪诊机构的“行规”。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咨询了几家陪诊师招聘机构,均表示需交费完成培训方能上岗,费用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有机构宣称,“不限学历、,越老越吃香”。
据不统计,目前市面上约有十余种陪诊师书,颁发机构包括中医卫生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当代中医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卫生人才服务中心等,有的需合格后获取,有的培训完即可获得。
关于陪诊行业,媒体报道中也提及不少亟需明确的问题。比如:服务过程中,患者身体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陪诊师、患者、医院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该如何划分?
与此同时,社会对陪诊行业的关注度也持续增强。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陪诊师”与“陪诊服务”,建议规范服务,完善标准。
“未来视发展情况定,有可能成立一家陪诊工作室”,面对今后发展,冯超毅认为陪诊师是朝阳行业,需求量会持续加大,而且一定会被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