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部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跑腿配药一秒接单
线上挂号系统的技术演进
医院挂号系统已从窗口排队发展为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主流三甲医院APP挂号响应时间≤0.5秒,承载量达每分钟10万次并发请求。人脸识别技术使身份核验准确率提升至99.99%,区块链存证确保预约记录不可篡改。某省级平台数据显示,线上挂号占比从2018年35%升至2023年82%,其中60岁以上用户增长最快(年增45%)。最新智能分诊系统通过症状描述自动推荐科室,误挂率降低60%。
预约后会提交请求至医院,具体预约成功与否以医院通知确认为准,请保持电话通畅,注意查收电话及短信
1、可预约班次更新时间:每日0:00左右更新
2、预约周期:2天-30天内
3、提交号源预约需求后医院客服将在48小时内联系患者确认预约信息
4、取消时限:就诊前一个工作日15:00点前。患者取消后挂号费在7个工作日内原路返还;之后患者不可自行取消。如遇法定节假日(不包括周末),医院客服将在假期结束后做取消处理
上海市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始建于1864年3月1日,是全国建院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877年更名公济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医院,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6年积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率先在松江区设立分部,开创“一院两址、错位发展”的新格。曾多次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现设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占地29.5万㎡。2017年医院职工3820人,实际开放床位2458张,南北两部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共68个。全年门急诊人次385.8万;出院人次11.6万;住院手术人次8.5万;平均住院天数6.76天;CMI达到1.06。2017年度申康统计市级医院四级手术量排名中,我院位居第二位。 在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引下,医院正着力打造成为以疑难危重病、急危重症救治为核心的专科专病诊疗中心。2017年申康关注的54个代表性病种中,我院排名前3 的病种有10个,占比达到18.52%;排名前6的病种有28个,占比为51.85%。其中,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心脏起博器/除颤器植入或更换术、喉部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病种诊治数量均位于全市领先水平。 2017年,医院完成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高精尖手术:为距今已有46年的国内首例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完成了第22次植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实施NBI术中监测高清内镜下“下咽癌根治手术”;消化科团队完成“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协作为一位48岁女性患者完成仅200例的“罕见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切除术”;血液科成功为67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心内科率先发布适用于国人的“消融指数”目标值,使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从此有了可直观判断、评价消融程度的“上海标准”。 医院技术实力雄厚,专家云集,设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心血管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肿瘤科、妇科、临床学科),国家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4个(消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卫计委重点薄弱学科3个(急诊危重病学、临床学、护理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挂牌设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病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公济-安泰医院全质量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我院内分泌科、消化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为遏制2型糖尿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提供了积有效的科学研究支撑;“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刊登了我院血液科通过降低移植后侵袭性真菌发生率,进而降低相关死亡率的研究成果,这对于延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NCB、JACI等学术期刊也相继刊登了我院的学术科研成就。 2017年度,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资助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市科委基础处重点项目1项、市科委国内地区合作项目1项、市科委自然基金7项、市科委引导项目4项、生物医领域科技支撑项目2项、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重点项目1项、实验动物研究领域项目3项。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助三年行动计划四大类项目19项、第九批新兴前沿项目1项。 医院现有博导67名,硕导146名,可招收博士后25个,可招收博士25个,可招收硕士36个。多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个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十大医改举措、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殊荣。 医院与以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综合管理中心、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与医学院、法国马赛医疗集团、日本藤田大学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在医院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同时开通了与德国VIVANTES医疗集团、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等直通欧美顶级医疗的远程会诊平台。 上海市人民医院多年来坚持公益性原则,秉承社会效益大化办院方向,以质量持续提升作为医院的核心管理目标,内外联动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努力不断提高患者感受度和满意度。革新内部管理模式,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结合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共享”的医院文化,即以质量保障患者、以引领方向、以共享承担社会责任。“市一人”将坚持以严谨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海全部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跑腿配药一秒接单
1、预约周期:1-29天内
2、订单取消时间:开诊当天的24点前是允许取消的
3、预约年龄限制:1个月以上,18周岁以下患者
4、预约提供就诊患儿有效件号码(如:身份、户口簿等)以及家长手机号码;
5、新生儿科、新生儿外科年龄限制:100天内患者
6、患儿就诊家长陪同,就诊当天提供手机短信上的预约号或预约时留的手机号码进行取号,无卡患者需先凭预约号到现场制卡后才能到窗口或自助机上取号;
7、停诊通知以医院下发的短信为准。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
脱离传统职业的“新职人”有何之处?他们在新业态中有着怎样的经历与感受?记者寻访新兴职业从业者,直面挑战变化的新群体。
暖暖(化名)的一周,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段:周末,她是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经营者;而工作日,她穿梭于北京各大医院,在挂号处、诊室和房间奔走,是一名陪诊师。她为患者提供代排队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取检查报告等服务。
她坦言,44岁转行做陪诊师,一方面出于现实原因被迫转型,另一方面也是看中“陪伴经济”蓬勃发展。在北京,像她一样转行陪诊的人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这一职业尚未进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目录,相关行业标准也亟待明确。
入行陪诊师:
主动与被动
过完年,北京迎来返工潮,这也是北京的就医高峰期。
2月底的一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南大门外人潮熙攘,拎着X光片的、推着轮椅的、边走边打电话交流病情的,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相混杂。
下午2时30分,记者在这里见到暖暖时,已是她的“第二单”。当天一早,她就从家赶赴位于东城区的同仁医院陪诊,中午又坐地铁奔赴16公里外的北大第三医院代约问诊。
从去年底开始做陪诊师,初入行的她几乎每天都收到社交平台的私信,她的收费是半天300元,“我只在工作日陪诊,算下来,平均每天接到一单”。说着,她展示了今年一月的陪诊收入,共9600元。
而周末,她将精力转回主业——经营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目前招生近百人。
“中年创业”“80后独生女”“中年危机”,都是她在社交平台上给自己打的标签。她说,人生前二十年顺风顺水:从小无忧无虑长大,通过艺考从小城进入北京,毕业后扎根于此,工作几年后辞职创业,一帆风顺。
人过四十,生活像打了个急转弯,艺术培训生意每况愈下,父亲因病去世,与好友也产生了隔阂。“有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她说,重重的打击让她低沉了大半年。
“有天突然醒悟,觉得不能再这么消”,她想过开网约车,当快递员、闪送员,,凭借对就医流程的熟悉、对病患心理的洞察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她找到了新的起点——陪诊师。
“零门槛、高薪、时间自由”,和暖暖一样,不少遭遇职场变化的中年人将目光转向陪诊。
橙医健康的人事经理陈占广告诉记者,去年接触到很多会计行业的中年学员,“企业降薪,一个月开五六千块钱,还要坐班,他们就想,还不如去干陪诊。”
陈占广所在的企业,自称“民用医疗级陪诊员培训机构”,在全国拥有50余个点。这家企业面向公众招聘陪诊学员,一次收费2980元,包括线上理论课、线下4天培训课、15天的医院带教实。
“更欢迎中青年学员,性格沉稳、经历相对,体力也跟得上,同时还不能有较大的外貌缺陷,毕竟也是服务行业。”陈占广说。
处于职业瓶颈期的中年群体、“宝妈”、创业者,大致勾勒出学员的基本特征。
与遭遇“中年危机”的群体不同,26岁的河南新乡青年冯超毅曾在IT企业和口腔医院工作。上班近两年后,出来干陪诊。
“一方面是之前在医院工作,有帮助病人就诊的经历,感觉发展前景挺大;另一方面,做陪诊是在做自己的事,不像给别人打工,我不太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
收获自由以外,冯超毅也担忧着一些现实问题,“断缴社保一年多了,计划今年续上,还是想要有个保障。”
陪诊中的“忧与爱”:
“对幸福的理解悄然改变”
“医院社工、代排队的、升级版‘’……”作为新兴职业,大众对陪诊师还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刚辞职做陪诊时,除了家人,基本都不理解。他们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的,能不能到钱,多少觉得不太靠谱”,冯超毅说。
什么人会选择陪诊?陪诊教师房颖在授课时总结出三类,一是异地就医人群;二是人群,比如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的、孕期产检、“社恐”人群等;三是留守老人或“北漂”。
从医疗资源来说,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看病中心”,拥有三甲医院60余家,公立医院百强数量位居国内。
“异地就医的人多”,冯超毅回忆近一年来接到的单,很多都是来京看病的人。
小程序挂号、自助机取号、分诊处报到、自助打印检查报告……如今,医院设备越来越智能,却也让不会操作的老人犯难,甚至年轻人次去陌生医院,也会晕头转向。而熟悉流程的陪诊师能理清头绪,包揽费时费力的排队等工作,让患者安心看病。
陪诊师还能陪同患者进入诊室,帮患者描述病情、听取医生诊断建议,“好的陪诊师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桥梁,尤其代问诊,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房颖说。
子女找陪诊师陪父母就医的也不在少数,张阿姨便是其中一例。暖暖说,头一天,她会通过电话提前了解张阿姨的身体情况、既往病史、用禁忌等,第二天按约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取号、报到、预约检查、陪同检查、取……不到11点便顺利完成。
“我不光是跑腿的,还是病人的心理支柱。”当她把张阿姨送上出租车时,老人握住她的手说,“有了你,看病没那么可怕了,也没那么孤独了”。
“八零年代的独生子女,既要养家,又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找陪诊师成为他们的选择。”暖暖对此深有体会,“我是独生女,前几年我爸住院,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忙,那时就想能有个人帮忙该多好”。
与病人共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冯超毅陪诊过一位来京看病的癌症患者,五十多岁。诊室里,大夫说“没得治了”。出诊室后,患者边走边掉眼泪,冯超毅跟在后面,“心里很难受”。
陪诊师冯超毅代问诊后,与患者沟通情况并反馈医嘱。受访者供图
除了心理随客户的病情波动,累,也是冯超毅和暖暖共同的感受。
“做陪诊前,都是开车出行”,暖暖说,现在担心堵车、没车位,选择了更的公共交通。“每天忙完回到家,真是累得不想动。”
租住在北京近郊大兴区的冯超毅,去各大医院单程要一小时地铁起步,“每天微信步数高近三万步”,他感叹,体力不好真吃不消。
穿梭医院见人生百态,暖暖对幸福的理解也悄然改变,“做陪诊师前,眼中的幸福是经济富足、家庭和睦,现在觉得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就是大的幸福”。
陪诊师收入:
“没外面传得那么邪乎”
社交平台上,除了客户咨询业务,暖暖还会接到很多人的私信,询问陪诊师如何入行。“我建了交流群,现在一个群已满五百人,又开了二群,有一百多人。”
面对求教,她毫不保留,甚至在群里做了次免费分享课。她提醒,陪诊师不是很快达到高收入的职业,因为每单价钱是固定的,每天时间也是固定的,能算出来上限是多少。
暖暖说,有些人觉得陪诊工作自由,但顶着星星出发常有,愿意付出和能吃苦是根本。
“把利益看太重不适合做陪诊,有可能会跑偏,比如跟‘’去挣‘倒号’的快钱,这种是干不长也干不好的”,陈占广说遇到过一些培训后很快放弃的人,“因为前期挣钱比较慢”。
“陪诊师的薪资没外面传得那么邪乎,刚起步也就一个月四五千,平均月收入八千到一万五,成熟的能做到两三万。”陈占广说,学员经培训后参加,合格就可接单,半天288元,公司抽成30%,相当于每单到手201.6元。客单旺盛时,一天能接四五单。
陈占广说,他所在的公司已在北京办了25期培训班,培训了近千人,大概三百多名全职,兼职占大多数。
相对陪诊机构,暖暖和冯超毅属“个体户”,但也有相对稳定的小团队,五六人“抱团取暖”,互相交流经验,转让忙不过来的单。
陪诊师现状:
亟需规范化、标准化
在天眼查平台输入“陪诊”,显示1458家相关企业,其中北京113家。
由于尚未进入人社部的职业资格目录,目前行业标准亟待明确。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网络平台不乏关于陪诊师培训乱象的投诉。比如,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投诉者表示,在直播间下单陪诊培训课,对方4个月没收入会退费,但拒不退费。
还有人表示,交费2410元后,培训材料、发票没有,只提供软件上的自学课程,要求机构退款未果,发消息也不回。
“先培训后上岗”,基本是陪诊机构的“行规”。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咨询了几家陪诊师招聘机构,均表示需交费完成培训方能上岗,费用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有机构宣称,“不限学历、,越老越吃香”。
据不统计,目前市面上约有十余种陪诊师书,颁发机构包括中医卫生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当代中医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卫生人才服务中心等,有的需合格后获取,有的培训完即可获得。
关于陪诊行业,媒体报道中也提及不少亟需明确的问题。比如:服务过程中,患者身体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陪诊师、患者、医院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该如何划分?
与此同时,社会对陪诊行业的关注度也持续增强。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陪诊师”与“陪诊服务”,建议规范服务,完善标准。
“未来视发展情况定,有可能成立一家陪诊工作室”,面对今后发展,冯超毅认为陪诊师是朝阳行业,需求量会持续加大,而且一定会被规范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批三级甲等医院。经过80年的发展,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建院至今,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高级700多人。
医院严格贯彻落实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一流党建工作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院现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80个、党员2000余人。2020年中山医院入选“复旦大学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创建单位。
医院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医院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1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方向)。1个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1个国家重点学科(呼吸)发展项目。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4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消化道肿瘤、心脏瓣膜病、重症肺炎和早期认知障碍疾病。
医院还有22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外科、心脏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肾内科、核医学科、中医急诊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康复科、麻醉科、内窥镜、生物医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临床学。3个上海市妇女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和产前诊断中心。3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和血液透析。
医院拥有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医院以规划引领、基础支撑、探索“三驾马车”驱动全院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自主研发HIS、EMR和RIS系统为核心,集成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个模块的一体化智能信息平台。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为牵引,支撑“医教研”,便捷服务“医患管”,智慧管理“人财物”,开创“互联网+医疗”的新业态与新模式。
医院积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2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6.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3.5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5个。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近百项,教育部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超过250人。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72项,其中一等奖19项。
自1987年起,医院申请专利近1000项,授权专利500余项。近10年来,我院转化的专利项目累计超过80项。2016年医院被评选为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
医院教育教学职能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设有博士点18个,硕士点21个,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在招硕士研究生导师15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4人,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0个。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成员、首个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在院培养各类学员3000余人,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班逾80期,接受进修和参观学员1000余名,是为国家孕育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
近十年来,主编各类教材30本;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荣获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医院连续32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单位、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全国三甲医院、上海市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上海市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单位、上海市者服务基地等重要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荣获公立医院“佳雇主”称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担负“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民众的健康福祉”的使命,倡导“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关爱、”的核心价值观,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而不懈努力奋斗!